媒体的报道说,中国大豆压榨产业2012年再一次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还是和以往一样,国际大豆价格的暴涨暴跌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大豆价格暴涨的时候,压榨企业在价格高位采购了过多的大豆,结果下半年大豆价格暴跌,企业苦不堪言。
实际上,国际大豆价格暴涨暴跌不是第一次了。2003年以来,国际大豆价格一年之内上涨100%然后又下跌50%的过山车式行情起码发生了4次。每一次都让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很受伤,轻则全行业亏损,重则大批量的企业倒闭关门。阴谋论者认为这是外资捣鬼,通过操纵大豆价格,巨幅波动,将实力弱小的中国大豆压榨企业淘汰出局,实现外资粮油独霸中国市场的局面。
问题是,如果真如阴谋论者所言,同样的手法,我们的压榨企业被“阴”了一次两次还情有可原,但是怎么接连被“阴”呢?狼来了,喊到第三次也没人信了,真把我们的企业当傻子了?显然,问题不是出自外部,而是企业自己身上。中国企业相对于欧美市场的成熟企业,普遍有一种赌徒气质:喜欢预测市场,赌行情,风险控制意识弱。以赌徒的心态参与到市场,必然落得赌徒的结局:赌徒作为一个整体必然是亏钱的。
大豆压榨企业作为工业企业,其理应赚取的是工业加工利润。如果试图预测市场,赚取大豆价格波动差价,则是想获取投机利润了。有人可能说,大豆压榨企业并没有投机啊,他们在价格高位买进大量大豆只不过是担心价格进一步上涨,避免采购成本进一步上升。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种担心大豆价格继续上涨而大量购进的行为本身就是投机。什么样的行为不是投机呢?不管大豆价格如何变化,或者说,根本不去试图预测市场,只是按部就班执行自己的大豆采购计划,这样的行为才不是投机。凡是建立在预测市场基础之上的行为都是投机。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扮演投机者的角色。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贷款提前买房;担心牛肉价格上涨,多买些牛肉;担心奶粉价格上涨,多囤几箱奶粉…等等。
来源:中华油脂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