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礼品,茶叶的销量也是日益见好,不过,茶叶的“身份”不好识别,包装精致的茶叶是否是新茶?价格昂贵的茶叶品质更高吗?“我家前两天买的茶叶,200多元一斤,可是喝了没两天,就觉得味道淡了。”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到底如何更好地挑选茶叶?专家为您支招。
散装茶开票时间决定生产日期
据了解,散装食品不仅必须包装后才能销售,商家还须在包装袋上注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包装地址等信息。而茶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保存一年后便会氧化、受潮霉变而丧失香味,因此其品质与生产日期关系密切。然而,记者在走访莱西市一些市场、商场和超市时,却发现多数散装茶都没有标注生产日期。
在威海路上一家茶叶店,记者看到几箱茶叶开箱摆放,随时供消费者挑选。记者仔细翻查其外包装,发现均无生产日期。“这些都是新到的茶叶,品质绝对没有问题。”当记者询问包装日期时,店员说道。
记者在烟台路上一家茶叶销售点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怎样证明是新茶呢?”老板给出的依据是茶叶全是刚进的货,如果记者需要的话,可以开发票,“发票的日期就是茶叶的出厂日期”。在另外一家茶叶店内,记者看到,放着普洱茶连标价签都没有,更找不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从包装上也看不见厂名、厂址、生产日期。
茶叶良莠不齐,新旧难辨
走访中发现,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对于茶叶的选择上,大都是认为高价便是好茶,而对于手中购买的高价茶叶常常是新陈难辨。在石岛路上一家茶叶店,记者看到玻璃罐散装的茶叶,每公斤价格从几十元、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但同样没有生产日期。该店的售货员说,散装茶随卖随储,不好标明日期,“新茶与陈茶的色泽和气味都不一样,内行人一抓、一捏、一看、一闻就能辨别出来。”
记者又走访了几家小型茶叶经销店,发现散装茶叶缺少生产日期的状况十分普遍。据一位卖茶多年的营业员透露,商店里的茶叶一般都根据品种定价,“新茶、陈茶一个价,顾客赶在上新茶时买最合适。”
来源:半岛都市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