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济南刘冬梅一家种大棚菜成“棚奴”
2024-05-03 15:57    2747 

2012年12月26日清晨,初升的太阳还没有驱散刺骨的寒气,村庄外的田地里还满是白雪,寒风也正吹得急。踩着满地霜花,45岁的刘冬梅来到了自家的蔬菜大棚前,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1967年出生的刘冬梅是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邢家洼村人,2000年开始,她和丈夫邢德金在村里率先经营起了3个冬暖式蔬菜大棚,而今已经13年了。村子里像他们这样的大棚菜农有四五十家。

没有任何防护装置,刘冬梅麻利地爬到两三米高的大棚上,弯下腰,用她那双沉稳有力的手,将盖在大棚上的一条条草苫子拉上棚顶。

1米宽、9米长的草苫子,拉起放下都只用一根绳子。几乎每天,她都要重复这样单调的动作数百次。在这样单调乏味的劳动中练就了刘冬梅无可比拟的耐心。

一口气拉完三个大棚的草苫子,时间已是9点半。来不及歇口气,刘冬梅又小跑着来到了路南的一处大棚区,这里还有她家的三个蔬菜大棚,幸好这里都安装了自动卷帘机,按下电钮,覆盖在大棚上的草苫子一点点卷到了棚顶上。

刘冬梅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了,在她的脸上,有生活的艰辛,更有对未来的期待。

拉完草苫子,室外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来到大棚里,刘冬梅将厚外套放到一边后为大棚里的茄子打起杈子。“不把多余的杈子掐下来茄子苗就长不高,茄子产量也就上不去。”刘冬梅说。

“在菜农眼里,这些苗就是自己的孩子。”来棚里查看茄子生长状况的技术员苏师傅告诉记者,一茬蔬菜上市前要经历至少十多个大的程序:施有机肥、松土、打垄、栽苗、封地膜等,还要时刻想着控制温度、湿度、通风,没有耐心干不了这个活。

苏师傅逐个查看了大棚里的几个温度计后摇了摇头,他告诉记者,由于前段时间的大雪天气,棚内温度一直不高,不仅通风时间比以前短了,棚里的蔬菜也几乎停止了生长。茄子不长个,着实急坏了菜农,没有产量菜农们就赚不到钱。

“气温高了也不好!”刘冬梅说,气温高了蔬菜长得快,上市多了菜价就往下跌,一样赚不了多少钱。

“菜价涨涨不到哪儿去,菜价跌一般就没个底了。”刘冬梅说,很多菜农都和她一样,既希望气温高点菜长得快一点,又希望气温低些能卖个好价钱。

来源:齐鲁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