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近期一份报告牵动国人神经。
美国农业部预测,2012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同比增长将超过4.5倍,达到创纪录的260万吨。这将使中国成为仅次于尼日利亚的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
“猛增4.5倍”、“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不禁让人担忧大米是否会重蹈当年大豆的覆辙。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豆市场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现在却为“洋大豆”所主导,目前我国大豆和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60%以上,超过了安全警戒线。市场供应受制于人,定价权完全操纵在外资手上。
大米进口的激增是否会影响到未来的粮食安全?中国是否要依靠国外大米养活?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实地探访 沪上难寻进口大米踪影
上海普陀区曹安公路五号桥南侧1501号,是上海最大的大米批发交易市场——上海真新粮食交易市场所在地。
这个市场紧邻高架桥而建,从外面看颇不引人注意,丝毫看不出上海最大大米交易市场的“霸气”。不过,当走进市场后,四个总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长方形巨大交易大厅,各色包装的一袋袋堆积如山的大米,让人真正感觉走进了大米的世界。
市场上,东北大米、苏北大米、湖北大米、河南大米等全国各地的大米等随处可见。“稻花香”、“长粒香”、“东北小町”、“射阳大米”、“丹阳大米”这样的上海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米牌子应有尽有。
然而,当记者询问要购买泰国、越南、印度等国的进口大米时,问遍市场,在数百家商户中,只在三号交易厅中寻到了一家售卖泰国大米商户。“全市场就我们一家卖进口大米,你要买进口大米就我这里有。”该商户的老板告诉记者。
这家大米商户售卖的泰国大米价格在批发价格4元-8元每斤之间,与市场上高端的东北大米的价差并不大。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商户所售卖的泰国大米包装都是中文的,明显是在国内加工的,而非真正的原装进口大米。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