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十一个月,中国谷物进口达134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一些媒体称,由于中国人饮食结构变化,今后中国谷物进口还将保持增加,这甚至会影响到粮食安全。
据了解,今年前十一个月,中国谷物进口达134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有报道称,这样的进口规模已经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和大麦的进口国,同时,在玉米和小麦方面进口份额也在增加。拥有亚洲最大米厂的辽宁中稻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明耀介绍说:“我们搞粮食进口今年和去年相比,应该说咱们国家大豆进口比较稳定,一年稍微增加一点不是太多,五、六千万吨的样子。玉米今年也开始在进,但是玉米是配额制的,大豆是在市场放开了。今年大米进口量比较大。”
对于今年中国谷物进口增加的原因,有些媒体认为是中国人饮食结构变化造成的,并预测今后中国谷物进口将保持增加,甚至会影响到粮食安全。不可否认,近年来,城市人口的增多导致了中国人对肉类需求的增加,需要有更多的动物饲料作物。然而,饮食结构的变化是个渐变过程,对谷物、饲料的需要应该呈渐变态势。针对上述媒体的看法,辽宁中稻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明耀认为,谷物进口增加主要因为是外国谷物价格优势明显。“外商也都看好中国农产品,可能是他认为中国是越来越紧张了。现在需求每年都提高,但关键是现在图国外进口便宜,价格低,还是价格优势。”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稳定物价是中国今年谷物进口增加的最重要原因。但这并不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今年上半年,整个国际市场谷物的价格相对比较低。我们(国家)通过进出口调控,应该来说为我们今年的稳定物价总水平、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调控手段它不是一种常态,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谷物将来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随着中国物价形式的改进,特别是中国的现在粮食供给相当充足,库存量也比较高,我们的进出口调控可能会发生变化,有可能就会降低。”
来源:国际在线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