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的甘肃河西走廊,寒风彻骨,万物肃杀,然而在走廊西端的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戈壁滩上,却有着一片神奇的“绿色”,这就是酒泉巿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戈壁设施农业。记者随意走进示范园中的一间大棚,瞬间从严冬一步跨进了“春天”:满目尽是翠绿的作物枝蔓,辣椒、茄子、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戈壁滩上种菜,这放在以前我们想都没想过,也不敢想。”总寨镇总寨村村民范立德告诉记者,去年春节,他种的大棚辣椒赶上了春节销售旺季,收入接近2万元。自幼生在总寨、长在总寨的他,从未想到自己能在戈壁滩上种菜,更没想到种菜能赚到如此丰厚的收入。今年,他和妻子早早就做好了冬季种植的准备工作,“我们的管理再精细些,过年收入肯定会更好。”范立德说。
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不占用耕地,釆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发展大规模高效设施农业,创造出戈壁神话,源于酒泉巿委、巿政府对“三农”的鼎力支持和当地农技人员的积极探索。
“农业发展,水和土地是制约因素。”肃州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张国森对记者说。酒泉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戈壁荒滩大,绿洲小。充足的光照和紧缺的水资源,使发展高效设施节水农业成为酒泉市农业发展的首选。“要规划建设一个大面积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占用耕地的问题往往让人很纠结。想建温室的农户没有地,有地的农户不想建温室,也不让流转土地。”张国森说,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07年他们开始尝试把无土栽培技术搬到戈壁滩上,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当时我们想,我们这儿戈壁滩的面积较大,利用其发展设施农业,一是可以节约大量耕地,不抢占粮食生产面积;二是可以规模化发展,形成业态;三是可以利用新技术发展有机农产品。”张国森介绍说。
在范立德家的大棚四周,一个个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目前,总寨镇非耕地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到1400亩。除了总寨镇,肃州区还建成了西洞乡非耕地设施菌菜示范园、银达乡非耕地设施农业示范园,全区非耕地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已达5100亩,约八成农民熟练掌握了无土栽培等相关技术。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