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广州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黎洞村种植的五六千亩熟透的禾梨静静地挂在枝头却无人摘采。记者昨日在黎洞村看到,几乎所有村民的房前屋后、山路边溪水旁,都种着高大的禾梨树,树上一串串乒乓球大小的禾梨果在寒风中摇曳。村民告诉记者,由于信息闭塞,禾梨收购价格低,村里每年结下的200万斤禾梨果,却有100多万斤无人摘采而枯萎枝头令人可惜。
“沿着村道走,十几公里的公路两旁所见之处,都能看到禾梨树。我们村目前有上千户村民,家家户户都种植有禾梨树,少则几十棵,多则数十亩以上。”黎洞村村委书记张明村说。
张明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亩产3000多斤计算,每年到了11月份禾梨采摘期,就能收成200万斤鲜果。按照目前的收购价1元/斤计算,最少可为村民收成200万元以上。仅仅制作禾梨干,包装后销售价也高达25元/斤。鲜果产量200万斤,如果全部制成禾梨干,按照一斤鲜果只能制成2两干果,销售价25元/斤计算,禾梨干能为本地村民带来1000万元收入。
然而由于黎洞村年轻人都去了外地打工,家里所种的禾梨树无人管理,加上新鲜禾梨收购价每斤只有1元,村民认为卖的是‘烂泥价’,所以很多村民都没有兴趣去摘,多年来一直任其自生自灭。虽然这两年村民、村委会极力推进成立禾梨合作社,将禾梨加工包装,推入市场。“但是,受信息、资金、流通渠道等条件限制,村民采摘热情不高,每年都有100多万斤禾梨老死枝头。”张明村无奈地说。(叶仕欣 练海林 郑康伟)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