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解决农产品(4.530.000.00%)卖难通气会,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巡视员孔令羽称,经全面分析,今年蔬菜、水果“卖难”的发生频度和程度有所减少。
据商务部监测,今年以来,我国蔬菜水果市场供需总体平衡。11月份全国百家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同比增加15.2%,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2.99元,环比上涨7.6%,同比上涨10.3%;全国水果批发价格环比上涨2.9%,同比下降0.4%。
通报同时称,10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蔬菜、水果滞销(销售缓慢,价格走低),有些发展成为“卖难”(跌破成本)。商务部党组高度重视,要求启动应急机制,组织各地商务部门进行排查,核实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协助疏通渠道,缓解“卖难”。
针对滞销卖难的现象,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巡视员孔令羽梳理称,蔬菜水果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但也出现了品种、区域和时段上的失衡。
表现之一:不同品种滞销和价格上涨并存。比如11月大白菜价格环比下降16.2%,同比下降4.1%。与此同时,由于去年出现“卖难”,导致今年甘肃洋葱、内蒙古土豆产量同比分别下降约40%和15%,导致今年11月全国洋葱、土豆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4.9%和15%。
表现之二:同一品种不同时段价格差异明显。如11月山东芹菜批发价为1.3元/公斤,比10月份“卖难”时0.4元/公斤上涨了225%。
至于卖难买贵的原因,商务部分析认为,小生产和大市场存在的矛盾是农产品价格波幅过大,频率过高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上涨,保障供应和市场平稳仍是需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
当前由于种植领域缺乏引导,盲目跟风,导致部分品种产量激增,集中上市,扩种面积增长较快和新加入种植地区滞销现象比较严重。而果农、菜农种植决策主要看邻居,听经纪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相关要求落实尚不到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