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屯田戍边,今有屯渔戍边。作为一名从事海水鱼类养殖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我是多么渴望能在美丽的三沙拥有一片实验海田。”今天上午,在中国科协第71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雷霁霖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专访。
雷霁霖是我国著名的海水鱼类养殖学家,工厂化育苗与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同时他还是省政府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与省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也有科研合作项目,对海南海水养殖业和捕捞业的发展非常关注。而水质优良、渔业资源丰富的南海更是他关注的重点。
让雷霁霖痛心的是,相对于南海周边国家,南海渔业对国家经济贡献并不大。南海渔业种质资源丰富,是中国四大渔区之一,水质肥沃,饲料充足,是经济鱼类的索饵场和越冬场,渔业产量丰富。据调查,南海海域单单鱼类2000多种,高经济价值鱼类约200多种,主要有石斑鱼、隆头鱼、蝴蝶鱼、金枪鱼、马鲅鱼、乌鲳鱼、银鲳鱼、红鱼、鲨鱼等,如果加上贝类、虾类、蟹类等,是一个巨大的渔业种质资源宝库。2011年,越南在南海金枪鱼年可捕量约11万吨,创汇3亿美元。我国南海三省区的捕捞量仅为300吨。
今年7月24日,三沙市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对南海海域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转折,南海渔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也给了雷霁霖在南海开展渔业科研以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发展海水养殖业,良种良苗先行。”雷霁霖说,由于海水养殖种业落后,国内现在许多养殖业的大品种都从国外引进,淡水品种如多宝鱼,海水养殖如南美白对虾等。“引进外来品种,对生态环境和资源安全都有威胁。南海渔业资源如此丰富,海南发展海水养殖业,完全不需要从国外引进品种。从南海渔业资源宝库中,任选一个经济价值高的品种做大做强,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产业”。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