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适度掌控大米进口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4-05-03 13:57    4694 

在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的背景下,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稻谷和大米200万吨,同比增283.9%。我们真的需要进口那么多大米吗?进口大米对国产大米的影响几何?对农民生产稻谷的积极性又怎样呢?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管理问题。

从产量上来讲,我国大米的生产是可观的。2012年我国稻谷产量20429万吨,比上年增产328万吨,能够达到国内自给。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与2011年我国稻谷市场向好有着极大的关系。去年我国稻谷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去年11月中下旬当地中晚籼稻价格达到1.47元/斤,从未卖到如此价格的稻农喜笑颜开,种植稻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可是,令农民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稻谷市场风云突变。大量廉价的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大米进入中国市场后,国产稻米市场价格直线下降。襄阳市今年新产中晚籼稻开秤价仅在1.25~1.27元/斤,即使到今年11月份也只维持在1.30~1.33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10%。今年稻谷市场出现了农民不愿意卖,企业不积极收的尴尬局面。

这种局面必将影响明年的稻谷生产。

数字的背后,反映着实质性的问题。对于大米进口而言,问题就出在管理上。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国内流通管理部门管不了进出口,进出口部门又不管国内流通,从而导致大米进口如脱缰的野马。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大米进出口问题其实是利益问题。我国南方数省,或者由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迅速,粮食种植面积萎缩,或者由于长期处于缺粮状态,都需要从外地购进大量的粮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最优惠的价格购进所需要的商品,是地区、部门和经营者的必然追求。在国内大米价格高于国外大米价格的情况下,这些地区自然会选择进口大米。

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是维持国家稳定的根基。如果不从全国来考虑,仅考虑局部地区的利益,必将影响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国内粮食总供给,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粮食自给率要保持在95%以上。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如火如荼发展时期,保证耕地红线十分艰难,保持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十分不易,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说易做难。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不遗余力,运用政策和科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粮食市场调控,适度掌控好粮食进出口,保护农民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切不因小利而影响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切不因局部利益而牺牲全局利益,切不因部门利益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湖南省襄阳市农委副主任)

来源:粮油市场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