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粮食“九连增”,农民眉头紧
2024-05-03 13:17    8385 

随着秋收落幕,今年江苏和全国粮食“九连增”胜算在握。然而记者近期采访发现,粮食增产的喜悦却没“写在”种粮农民以及粮食加工企业的“脸上”。虽然国家较大幅度提高了大米保护性收购价,但在低价进口大米和种植成本刚性上涨的双重挤压下,农民可能跌入“增产不增收”怪圈,企业则在亏损边缘徘徊。

靖江市斜桥镇富民村的刘灿贤,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3亩多稻收了近3600斤粳稻谷,产量和去年差不多。前些时候卖的价格是1.36元/斤,比去年的1.4元/斤低。“因为对价格不满意,只卖了一小部分,本指望后期价格会高上去,结果这两天价格又掉到了1.33元/斤。去年种粮收入2800元,今年就难说了。”

一边是粮价跌了,一边却是种粮成本刚性上涨。且不说一年贵过一年的人工,光是今年总体上涨的农资价格,也挤压着种粮的收益空间。江苏农业网日前挂出今年10月份全省主要农资价格月报表,与去年同期相比,8种主要化肥“五涨一平二跌”,而农用柴油则同比上涨6.5%。

国家统计局宿迁调查队本周发布的一份专项调查报告显示,宿迁市粮食加工企业稻谷收购价格在1.35-1.39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0.06-0.15元,大米批发价格在1.9-2元/斤。这样的价格水平让粮食加工企业犯难,因为去年秋粮收购力度较大、价格高,以致一些企业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库存有待消化。宿豫区一家米厂负责人反映,去年企业库存水稻1万多吨,每斤亏损0.1元左右,总亏近200万元,致使今年没有资金进行秋粮收购。

来源:新华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