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勇是西辛营乡羊库伦村人,他作为全乡村民致富的领头雁,他不仅是该乡架豆种植及产业升级的带头人,更是一名诚实守信的蔬菜经纪人。他凭着守信的精神和富于创新的思维,实现了其个人带头致富的心愿,也获得了上级政府部门的肯定,1999年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了沽源县发展经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了“十佳”新型农民荣誉称号。他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使自己的蔬菜经纪人生涯变得别样精彩。
大胆尝试,开辟村民致富路
早在2001年,王富勇当选为羊库伦村主任之初,他就与同时当选的薛贵书记在大力发展架豆种植上不谋而合。两个人外出考察,回乡后自己出资带头种植,当年秋天试种成功,亩产架豆6000多斤,纯收入2500多元。
从2002年开始,该村的架豆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到2008年人均纯收入仅此一项就达4500元。那扇由王富勇推开了一条缝儿、从黑土地上通向新生活的大门终于向全村人敞开了,像父亲一样辛苦了半辈子、清苦了半辈子的村民们乐开了花,王富勇却又动起了别的脑筋。
坝上地区七八月间昼夜温差大,白天架豆田里蒸腾起的热气到夜间遇冷形成了浓浓的露水,早晨经强烈的阳光一照就在豆角上烙下一片片褐斑,这就是俗称的“火霜”。被“火霜”了的架豆价格非常低,甚至无人收购,这是王富勇的一块心病。他还看到架豆上市时间短暂集中,一过七、八月采摘旺季,土地就要闲置到第二年的四月份。
怎样才能避免露水、强光对豆角的伤害?怎么才能将架豆采摘后、种植前的土地利用起来?怎么才能延迟架豆的上市时间?
对所有问题的思考聚焦出一个答案:大棚架豆。为此他先后试验了小拱棚育苗和温室架豆套种短季蔬菜的两茬种植模式,并安排专业的种植人员对实验大棚进行管护,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并全部建档,最终确定了走设施大棚种植的道路。2007年他筹集资金15万元,新建并种植设施大棚架豆20棚(每棚1亩),有效地避免了“火霜”危害,提高了豆角品质,延长了采摘期,棚均两茬菜收入1.2万多元,单位面积效益增加了3倍,为全乡架豆种植实现转型又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因诚实守信,引客商主动上门
来源:燕赵都市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