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刘鹏:蔬菜“卖难买贵”不能“没完没了”
2024-05-03 11:55    1233 

当前正值秋季蔬菜上市时节,北方部分地区蔬菜遭遇“低价滞销”难题。在山东,各地频发“菜价伤农”事件,大白菜、白萝卜、莴苣、芹菜等价格甚至跌破了菜农的成本价。然而,与菜农相对的另一方,广大市民却并没有感觉到菜价有所下降,出现了“卖难买贵”同时存在的怪现象。(齐鲁网相关新闻:菜贱伤农何时休? 8月以来山东菜价下跌三成)

之所以说“卖难买贵”是个怪现象,是因为在市场经济规律下,成本和供求决定价格。某一商品集中上市,需求不变,在供应增大的情况下,价格有所下降也是必然。然而,到了蔬菜头上,这个规律显然却失效了。一方面,秋季蔬菜大量上市,价格跌得让菜农欲哭无泪;而另一边,市民却在花着高价买菜。那么这蔬菜中间的差价到底去了哪里?

从宏观层面来看,蔬菜差价大,从地头到餐桌,从贱到贵,有两个较大的影响因素。一是蔬菜从田间收获到市场出售,中间消耗和浪费过大。这中间包括正常与合理的消耗与损失,也包括不正常的消耗和损失,比如人为浪费、比如因为储藏、运输条件所限而造成的腐烂、冻害等浪费。

我们不防看看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比如7月3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就表示:“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是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20%的蔬菜损失率,相当于产后100亿公斤蔬菜,到了市场销售与消费环节,就剩下了80亿。换言之,如果100亿公斤成本加利润100亿元,每公斤1元钱;不计算运输、储藏等成本,损失掉20%之后,每公斤至少要1.25元,价格上涨25%。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