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农户销售不畅
2024-05-03 11:49    9115 

作为全球“大豆之乡”,黑龙江省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产大豆以绿色、天然、安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然而,近年来,这一承载着黑龙江人骄傲的世界原产物种,如今却成为他们感情纠结所在。种植面积连年大幅减少,加工企业普遍开工率不足,农户手中大豆销售不畅……一系列产业问题,包括种植、油脂加工、收购价格和收购模式等,都引起了各方的讨论和争议。

看似普通的黑龙江大豆,为何牵动了多方关切?“首先,作为粮食产业,大豆种植和加工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其次,黑龙江大豆作为一种品质优良、安全健康的天然物种,面临物种污染,亟待保护和发展。”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徐学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又是大豆收获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先后投入10亿多元用于绿色大豆标准化基地建设,建立非转基因大豆核心示范区,并打造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交易中心。

大豆故乡种植面积逐年缩减

1996年起,我国放开大豆市场,开始进口大豆,当年进口大豆111万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按照承诺,入世后实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取消对大豆、小麦、油菜籽、花生油的进口关税壁垒,国外大豆随之潮水般涌入中国,并逐年增长。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达2659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1/3。海关初步统计显示,根据船期及采购进度测算,预计2012年大豆进口总量将超过5700万吨。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认为:不设过渡期、3%的低关税、没有进口数量限制、又没及时采取wto允许的“两反一保”措施等,是国外低价转基因大豆蜂拥而入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大量进口,另一方面是大幅减种、减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2/2013年度我国大豆总产量预计同比减少7%,至1300万吨。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