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国产大豆突围:不只是品种战争
2024-05-03 11:33    6460 

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近年来不断减少,曾经被称为“中国之牛”的大豆,如今对外依存度已近80%。面对大豆的转基因危局,通常认为破解之道关键在于品种选育。我省日前新审定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其主要生产、加工性状已不次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令国内大豆产业专家非常振奋。但记者获悉,独家买断这一品种的企业,付出的品种转让费不过几十万元,而这,在大豆种业内,已是“高价”。这看似矛盾,其实正折射出当前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欲破大豆转基因危局,绝不只是一场“品种”的战争!

土品种赶上洋品种

10月上旬,嘉祥县的豆田遍是一片收获的场景。李明放站在田里,看着沉甸甸的豆荚,黝黑的脸膛上不自觉就咧开了笑意:“这个品种产量提高得特别明显!”李明放拔起一棵大豆秧让给记者看,“好多(豆荚)都是4粒豆,这就是产量啊!”

李明放种了一辈子大豆,他喜欢大豆,和大豆有感情,还是县里的高产示范户。现在,李明放的身份又有了变化:这两年,他种上了新品种“齐黄34”,还成了种子企业的繁育户,今年,他管理的豆田已经达到了3000亩。

李明放告诉记者,“齐黄34”结荚多,荚大、粒大,百粒重能达到28克左右,高肥水条件下,有大量四五粒荚,增产潜力很大。这也是业内专家最为看重的,在2011年国家黄淮海(中组)区域试验中,该品种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9月上旬,“齐黄34”现场观摩会在嘉祥召开,专家组对嘉祥县大张乡402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实地测产,结果显示理论产量为318.9公斤/亩,按通用标准八五折计算得出平均产量为268.3公斤/亩。而据专家组匡算,该品种的实际一般性大面积生产产量应可达到180公斤/亩左右,这样的产量,和国外种植非转基因大豆的情况已基本相似。

来源:大众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