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黑龙江大豆难寻,产业陷入困局
2024-05-03 11:07    8441 

(一)种植效益驱动,大豆面积逐年减少

玉米、水稻收益较好,大豆种植逐年减少。据了解,由于近年来种植大豆效益不断下降,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也在大幅减少。统计显示,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在3600万亩左右,同比降幅超过30%,而在2009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一度达到6500万亩左右,仅仅三年时间,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萎缩近一半。

通过考察发现富锦和建三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最为严重。据了解,富锦市2012年大豆种植面积只有92万亩,较去年的160万亩减少了42.5%,而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还有250万亩。建三江地区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更是少见,2012年该地总种植面积有1100万亩,其中种植水稻1000万亩,玉米种植100多万亩,而大豆只有10万亩左右。由于玉米近年来种植收益不断上升,该地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只有30万吨,而2011年增加到60万亩,直到2012年的100万亩。可见受种植效益驱动农户不断把大豆转种为玉米、水稻。

农户种植大豆的意愿逐年下降,主要由于大豆的种植收效益不及玉米和水稻以及国外大豆进入国内市场的冲击。虽然大豆的种植过程较玉米、水稻比较方便,而且种植成本与玉米、水稻相比较低;但是大豆的亩产量较少,而且收购价格较低,种植效益下降。然而玉米、水稻近年来价格上涨,农户种植收益较好。所以农户收种植效益的驱使不断缩小大豆的种植面积,用以扩大玉米、水稻的面积,目前在一些靠近山区,缺水的地块农户会种植少量大豆。

(二)新粮减产&农户惜售,现货大豆供应偏紧

黑龙江地区本是国内大豆的主产区,然而近几年由于种植大豆效益不断下降,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也在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国产大豆供应量的下滑,国产大豆的供需再度面临紧张形势。目前国内大豆供应主要来自美国及南美大豆的进口,而国产大豆逐年减产,从而对市场供需作用也逐渐消弱。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