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蓝耳病毒变异是养猪业最大挑战
2024-05-03 10:57    6734 

“养殖场集约化程度的增加,降低了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但同时也增加了病毒的变异机会。”在日前举办的某培训班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猪病研究室主任宋长绪博士说。

宋长绪在对当前中国猪病概况、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等问题进行阐述时指出,猪蓝耳病是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各种年龄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母猪的繁殖障碍可表现为流产、死产和弱仔,产后仔猪的死亡率增加;哺乳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则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等肺炎的症状。目前已证实至少存在2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病毒,即欧洲型(1型,代表株为lv株)和美洲型(2型,代表株为vr-2332株),两型在氨基酸序列上存在显著差异。

宋长绪说,对蓝耳病的防控难在病毒的高度变异及不同毒株疫苗之间交叉保护能力差,每个猪群携带的蓝耳病病毒可能不完全相同,不同毒株之间可能均不能完全交叉保护,这就使得疫苗免疫不能够完全保护猪群,从而导致免疫失败等现象。而病毒之所以会发生变异,也跟很多因素有关。如在不良饲养管理模式下(如一条龙饲养)变异会加快;在广泛使用弱毒苗的情况下变异会加快;在猪群处于亚健康的情况下变异也会加快;在集约化程度增加的情况下变异几率增大。集约化程度高往往导致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环境差导致猪群应激或免疫抑制,从而使得病毒发生变异。“预计每3年~5年蓝耳病病毒会发生一次大的变异,造成区域流行或大暴发”,宋长绪说,“我们最近对分离的毒株序列进行分析后证明,蓝耳病病毒的某些关键基因已有较大的变异,与2006年的jxa1株相比在gp5基因和蛋白上已有较大的不同”。

病毒高度变异,且不同毒株疫苗相互之间又不能完全保护,蓝耳病的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宋长绪指出,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弱毒疫苗均有免疫效果,但均能对机体造成免疫损伤或免疫抑制作用。他表示,对于灭活苗和弱毒苗的作用也还有很多争议,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宋长绪认为,要做好蓝耳病的防控,关键是要抓好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并提出未来蓝耳病的理想防控模式:建立蓝耳病阴性的核心公猪站;建立蓝耳病阴性的核心种猪场;扩繁场使用疫苗免疫,引进和使用蓝耳病阴性的精液或种猪。但肉猪场不用处理蓝耳病。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