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大鲵人工驯养繁殖首获成功
2024-05-03 10:33    3451 

大鲵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不仅具有食用和药用等多方面价值,在研究动物进化上还起着活化石之作用,由于大鲵繁殖率低,所以天然资源存量有限,目前国内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尚处研究探索阶段。经过近两年的试验和研究,近日,天水振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花园驯养繁殖场成功孵化出大鲵幼苗,突破了我区人工繁殖大鲵幼苗的技术瓶颈,使我区在大鲵养殖繁育技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高海拔地区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奠定了基础。这是我区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区水产工作者为之奋斗多年取得的重要成果。

2010 年7月,甘肃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保护区范围主要涉及秦州区娘娘坝镇境内嘉陵江支流白家河流域的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六条河流及其支流,总面积235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61.34公顷,缓冲区面积657.31公顷,实验区面积1131.35公顷。秦州区娘娘坝镇境内的白家河流域是大鲵的原产地,非常适宜大鲵的栖息生存与繁殖。

天水振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花园驯养繁殖场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11月投放大鲵种鲵70尾,是我区种鲵数量最大的一家大鲵驯养繁殖场。该公司以大鲵驯养繁殖为重点,投资修建大鲵繁殖池240㎡、驯养池30㎡、饵料鱼池50㎡,同时购置安装了确保大鲵繁殖成功的全套供水、测温设备等。自建场以来,经过反复试验,在养殖各个关键环节积累了经验。2012年,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生态条件,采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方法,积极开展了大鲵驯养繁殖工作,在技术人员精心培育下,10月8日在仿生态池中成功收集到的授精卵并放入恒温水池中进行孵化,于10月12日陆续开始出苗,现孵化大鲵幼苗128尾,目前幼苗生长状况良好。

在甘肃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力争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关键时刻,此次大鲵人工驯养繁殖的成功,将为我区进一步加强大鲵资源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为更好“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物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曼萍)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