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重庆市民在一农贸市场选购鲜猪肉。当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9%。新华社发
9月份国内cpi再回“1”时代。在全年物价调控目标眼看快要实现的同时,市场上仍有一些信号不容忽视,比如猪肉上涨的价格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份国内猪肉价格下降17.6%,其中我市、云南等地猪后臀尖肉、五花肉价格降幅居全国前列。肉价下跌,成为当月cpi回归的主要作用力,而在“双节”之后,市场肉价更展现出新一轮走势。
收购价连续上涨
来自我市观农贸批发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从3周前开始,我市白条猪批发价已从每千克18.6元上涨到19.2元,并保持在这个位置。批发价上涨或许与产业链上游变动有关,来自市物价局的相关报告指出,我市生猪收购价在8月份开始结束了长达数月的低迷态势,9月份涨幅进一步加大,当月全市收购均价为14.72元/千克,环比上涨7.92%。
至于收购价上涨原因,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受中秋、国庆长假消费拉动以及生猪生产周期的共同影响:“这可能是生猪新一轮价格循环周期的序幕。”
零售价暂时稳起
业内人士介绍,在零售环节,白条猪各部位将被拆分、零售,总的售价会比批发价有6%—10%的增长。不过记者近日在零售市场调查时发现,这种增值似乎并未得到体现。以新世纪超市储奇门店为例,15日每500克猪里脊肉售价16.5元,精三线肉11.5元。据了解,除特别促销时段外,近三周来猪肉挂牌价格基本无变化。
在南岸区四公里附近一农贸市场,记者了解到这里的肉价已经超过半月没有变化。“现在看来肉价不会降。”肉贩邹龙告诉记者,以往国庆节过后猪肉销量会比节前差一些,而这时批发商多半还有一些库存,等库存销售完毕,批发价上涨估计就会体现到零售价上来。
明年或出现供应瓶颈
在我国cpi中,猪肉价格是权重最大的单一组成商品,以致有人将cpi戏称为“中国猪肉指数”。猪肉价格上涨预期,也因此会引起人们对cpi未来走势的担心。
来源:重庆日报(重庆)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