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水蜜桃,在华夏大地,当下的很多人都会随口说出“阳山”,过往的几年中,“阳山”几乎成了水蜜桃的代名词。直到2004年,“阳湖”果品异军突起,在水蜜桃市场几乎被“阳山”垄断的情况下,武进以“阳湖”为名,打响了本地水果保卫战。
2004年之前,武进拥有葡萄、水蜜桃、梨三大果品种植4万余亩,产量突破4万吨,然而,武进的果品长期没有自己的品牌。果农们各自为阵,水蜜桃大都经过经纪人的手,转到阳山之后,返销常武地区;葡萄因为迎合市场,未加包装的葡萄很多都烂在了田间;梨子更是只能偏安一隅,在武进东部地区小范围销售。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武进拥有水蜜桃、梨、葡萄、枇杷、杨梅、桔子等几十个品种,种植面积达6.2万亩,年总产量5万余吨,产值超过2亿元。通过不断推介和宣传,武进的“阳湖”水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品牌产生的效应
“这一个6两重的水蜜桃要是到了上海,那就是50元的天价了!”2010年,武进区洛阳镇果农梅桂芳对自己种植的水蜜桃大加赞赏,而喜迎世博会的时机让武进的果农喜笑颜开,紧邻上海、水果上市之际,让武进的水果大量涌入上海市场,同时,价格也较上年上浮20%左右,更有甚者,一箱8只装、每只7两以上的水蜜桃,卖到了780元的高价。
“不光是水蜜桃,6两以上的水蜜桃在上海世博会卖出了高价,武进出产的梨子、葡萄都开始脱销。”时任武进区农业局林桑站站长、区果品协会会长的汤国平告诉记者,“能卖出这么好的价格,原因在于武进坚持打‘阳湖’品牌,提升了武进果品的知名度,武进果品逐步开始受追捧。”
世博会之后的2011年,武进的果品价格并没有大幅回落,虽然当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但是,武进的果品依然走十分坚挺,产值突破2亿元便是很好的明证。
坚持品牌的延伸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