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从56棵“庭院”枣树到50万亩冬枣园林
2024-05-03 09:20    4093 

采风团到沾化冬枣生态采摘园体验冬枣采摘。采摘园入口,工作人员给每个入园的人发了一个竹编小筐,用来放采摘的冬枣。

金秋十月的沾化,无论是行走在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你总能看到果农们喜悦的笑脸。11日,“金秋国香——全国名博齐鲁行”采风活动走进沾化生态冬枣园。“我们这里卖冬枣跟你们那里卖油条一样。”沾化县的一位果农向我们形象地描述着冬枣在沾化人生活中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20多年前,沾化冬枣还只是下洼镇农家庭院里的几棵“稀罕树”。

据沾化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长所长介绍,1984年,在一次全国林业普查过程中,大家偶然发现村民于金义的庭院里有一棵奇特的枣树,虽在深秋,却硕果累累,果实甘甜清脆。“这种枣树全县仅存56棵,其中最老的一棵树龄超过300年!”于洪长对记者说。

56棵老枣树的发现,引起了沾化县委、县政府和林果专家的重视。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作为当地独有的珍稀果品,沾化冬枣“甜超荔枝脆超梨”,如果发展起来,一定前景广阔。

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发,沾化冬枣终于从农户庭院搬到大田,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从56棵“庭院”枣树发展到50万亩“冬枣园林”的奇迹。2011年总产量达到7亿斤,实现产业产值28亿元,枣农人均收入达7500元。2011年5月,“沾化冬枣”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接踵而来的荣誉面前,沾化县人民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近年来,沾化县在原有冬枣1号的基础上,培育了沾化冬枣2号,沾化冬枣3号目前正在培育中。沾化冬枣2号相比于沾化冬枣1号,糖度、脆度以及个头都略胜一筹,枣好吃价格也不低,每公斤240元的天价即是证明。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筛选,2008年,沾化冬枣2号在下洼镇培育成功,目前该镇推广面积达5000亩,形成了100万公斤年产量。

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长告诉记者,“沾冬3号”研发是研究所今后的研究重点,“‘沾冬3号’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玉英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高新一的指导下研发的,王玉英、高新一这两位研究员曾成功培育出了无籽西瓜,被誉为‘无籽西瓜之父’。对专门授粉后的‘沾冬2号’套袋隔离,这是无核冬枣‘沾冬3号"研发的一个步骤。”

据悉,目前,沾化县已全面完成了“沾冬3号”研发技术储备、物质储备和论证、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经进入研发实施阶段,届时,“无核冬枣”将有望问世。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