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稻花飘香的田地里,看着活蹦乱跳的鸭子与肥大的鱼儿,昆明富民县永定镇麦场村村民何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鸭和鱼儿长得肥又壮,水稻产量也增加了,稻田养鱼鸭真是个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近日,富民和寻甸的“稻田养鱼试验示范项目”进入收获期,大量慕名而来的市民涌入田间、农家乐争相品尝“谷花鱼”。
稻米、“谷花鱼”双丰收
说到“谷花鱼”,或许不少市民还不知道是什么鱼,其实它并不是新品种,大部分是鲤鱼和鲫鱼,由于生长在水田中,以稻花为食而得名。谷花鱼主要以稻花、蚊虫幼虫、米糠和麦糊为食,不用饲料喂养,无任何污染,肉质鲜甜且生态环保。
昆明市渔业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郭志坚介绍,所谓稻田养鱼工程是一种通过在稻田中开挖一定面积比例的鱼沟、鱼溜,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为一体的立体农业种养方式,是山区、半山区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虽然开挖鱼沟、鱼溜减少了一定的稻田种植面积,但是鱼沟利于空气流通和阳光照射,植物可更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郭志坚表示,在稻田里养鱼、养鸭,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鸭粪既肥水又成了鱼的饲料。既可利用鱼除掉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减少用药,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又可获得鱼产品,鱼鸭的排泄物又能成为稻田的肥料,可谓是各取所需、相得益彰。“由此看来,稻田养鱼鸭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稻鱼鸭共生的生态种养系统。”
富民麦场村稻田养鱼510亩
作为昆明稻田养鱼试验示范点之一,富民县稻田养鱼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今年6月,富民县承担了“稻田养鱼试验示范项目”,其中:麦场村实施了稻田养鱼项目510亩。今年8月份,昆明市渔政局、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人员,进行了第一次产量初测,折合亩产75千克。
9月3日,进入正式捕鱼期上市阶段,富民县水产站和项目实施村委会再次进行实测,测产结果为,0.7亩捕获“谷花鱼”57千克,折合亩产81千克,按照“谷花鱼”每千克售价50元的市场价估算,亩产值突破4000元大关。
寻甸水稻增产10%左右
来源:昆明信息港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