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洪湖市针对鳜鱼市场一直看好的特点,转换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鳜鱼养殖技术,把鳜鱼养殖作为水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品种来推广。据了解,全市鳜鱼养殖面积达48.2万亩(其中蟹池套养41.6万亩,“四大家鱼”池套养5.5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41.3%,年均为市场提供优质鳜鱼8100吨以上,仅一条鳜鱼每年为洪湖渔民带来近5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措施是:
一、转换思路调结构,把鳜鱼养殖当主业来抓。洪湖市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16.6万亩,其养殖规模、水产品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市)淡水水产第一,但养殖效益远远低于沿海一些先进县(市),尤其是池塘养殖发展到现在,“四大家鱼”产量基本达到极限。随着水产养殖对饲料的不断依赖,渔药、渔饲料价格不断攀升,常规鱼产量空前提高,而效益却历史性地创低。鳜鱼作为本土经济鱼类,以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刺少肉多、味道鲜美,成为当今市场“宠儿”的地位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针对现状,洪湖市水产局党委一班人集思广益,冷静分析,把推广鳜鱼养殖作为洪湖水产从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跨越迈出的第一步,一方面组团赴广东等地学习鳜鱼养殖技术,与沿海一些配套先进的养殖企业就鳜鱼种、饵料鱼等签订产销合作协议,另一方面采取算效益帐、讲养殖技术,发动本地养殖企业、渔民大胆尝试,新滩镇东湖村六组渔民曹时平,率先专养鳜鱼12 亩,年收入26万元;大沙湖管理区宋家沟办事处三队养殖户赵小云,在养殖的100亩“四大家鱼”池中套养鳜鱼5600尾,收鳜鱼6200斤,增收12.5 万元等。水产部门及时组织专班,实地总结,并召集全市100多个水产科技示范户现场观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影响很大。通过几年的推广,鳜鱼养殖已成为洪湖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据摸底,全市鳜鱼养殖面积48.2万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且效益一年好过一年。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