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间,在香港上市的碧生源(0926.hk)公布了股份购回公告。购回价为0.62-0.64港元/股,当天的收盘价为0.65港元/股。然而,与上市首日报收3.58港元/股相比,如今碧生源累计跌幅已超过八成。与股价走势相似的是,仅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规模达1.67亿。
曾几何时,大规模广告投入是碧生源业绩强有力的支撑。但如今,通过广告轰炸以取得业绩高增长的业务模式或将失效。
上半年广告开支超2亿
资料显示,2012年上半年碧生源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12亿下降36.5%。与去年同期净利润1.13亿元相比,公司仅今年上半年就大亏1.67亿元。
巨额的广告成本是公司亏损的关键原因。尽管收入大幅下降,但各项成本费用依然明显上涨。其中行政开支5332万,仅上涨7.83%;但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高达3.55亿元,大幅上涨30.4%。
其中,增长比例最大的为广告开支。上半年,碧生源广告开支达2.3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1.5%,上述研究员对如此高比例亦表示吃惊。
曾几何时,广告的成功是实现碧生源业绩增长“神话”的基础。
碧生源招股书曾披露,2007年、2008年、2009年的广告投放额分别为0.47亿元、1.01亿元、1.6亿元,分别占当年总销售额的30.1%、33%与28.4%。彼时,伴随广告的大规模投入,公司收入也实现业绩奇迹般的增长。资料显示,2006年后碧生源连续保持数年实现了60%的利润增长率,至上市前的2009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已达1.87亿元。
不过,在广告轰炸之下撑起来的业务模式或将失效。
上海某券商研究员指出:“碧生源与脑白金等相似,每个产品均有生命周期。通过广告轰炸,前期会有良好效果,但越往后,这种效果越差。”
上市后业绩“大变脸”
回想彼时公司拟于港股上市之初,尽管伴随着种种对公司营销方式的质疑,但高速的增长和高达接近90%的毛利率仍然让公司受到许多资金的看好,公司也成功上市。可惜的是,美好的景象并没能持续。
来源:现代快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