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现代农业框架形成
10年来,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更加充盈、丰富、安全,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粮食连续稳产增产,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广泛普及,种养加工等产业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协调。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越来越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说,从我国农业发展进程看,已经具备了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从2004年到2012年,连续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逐步建立起了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及农业支持补贴制度。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四补贴”的支出由2004年的145亿元增至2011年的1406亿元。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增长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
今年2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向社会公布,更明确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和14项重大工程,标志着发展现代农业从目标倡导变成了实际举措。
数据显示,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占6%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3%的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9900多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900元。示范区已成为各地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样板。
科技水平稳步提升
来源:浙江省粮食局商务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