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秋季粮食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时期,也是农作物病虫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最近东北和华北玉米主产区粘虫暴发危害,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实现农业部提出“奋战60天,虫口夺粮力保秋粮丰收”的奋斗目标,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先后赴吉林、河南、河北三省考察秋季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巩固防治成效,落实防控责任、防止病虫反弹,切实打好病虫防治攻坚战,努力保障秋粮丰收。
8月16日下午,余欣荣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一片郁郁葱葱、有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一边查看玉米长势,一边调查玉米粘虫的发生和防治情况。他仔细查看玉米叶片的粘虫,询问站在身旁的公主岭市植保站站长姚振:“为什么这一片玉米粘虫很少?”姚振回答说,他们今年8月初就组织专业防治队和群众对粘虫发生区普遍防治了一遍,所以现在田间虫子数量很少,危害也很轻。近期对部分虫子超标的田块再补治一次,完全能控制危害,对今年秋粮丰收基本没有影响。余欣荣慰问了正在地里用大型轮式喷雾机防治粘虫的植保专业队员,要求当地农业部门继续加强监测,巩固粘虫防治成果。
玉米螟也是玉米生产的大敌。8月18日下午,余欣荣赴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实地考察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示范区。当地农业局植保站站长郭俊珍介绍,去年他们开展2000亩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试验,防治效果达73%,每亩防治成本10元,与化学防治相比,效果提高3个百分点、亩成本减少2元。今年继续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示范,据8月10日调查,生物防治区平均百株虫口密度2头,化学防治区平均百株虫口密度3头,而未防治区平均百株虫口密度8头。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介绍说,河南省玉米粘虫发生较轻,但玉米螟是主要害虫之一,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比较好,在河南省有很大的推广潜力。余欣荣充分肯定了当地绿色防控效果,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好病虫害,要求当地政府负责人要重视植保工作,增加植保人员力量,增加防控资金投入,加强病虫监测和防治。
来源:农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