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博会限货”、“百元一个”……最近几年的农博会,每当有晚香蜜桃的身影出现,类似的标题总是不时出现在一些媒体的报道当中。常见的桃子怎会引起这样的关注,生产种植过程有什么窍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进晚香蜜桃位于大板桥镇白汉场村的生产基地,实地探访昆明文生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文生果业”)的“晚香模式”。
从荒山变桃园
从昆明市区出发,沿昆曲高速公路前行30多公里,从小哨出口经兔耳关收费站前行4公里左转后再前行1公里即可来到官渡区大板桥镇白汉场村的晚香蜜桃生态果园。横看、纵看、斜看,都在同一条线上,是果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树与树之间的距离都经过严格的测算,按3.5米×3.5米的株距种植,以确保每棵树都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空间以及养分均匀而又不互相影响。”文生果业项目经理胡文杰说,眼前种有2.6万余株桃树的500余亩桃园在2003年前不过是一片荒山,公司董事长李文生从大理来到这里后,于2003年开垦种下桃树,2007年开始挂果,于是才有了现在的满眼绿色。
虽然时间不凑巧未能见到李文生本人,但从列队一样的桃树方阵中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一丝不苟。胡文杰介绍,桃树不仅排列整齐,而且树形修剪一样有严格要求,为了让桃树最大程度吸收水分并方便管理,每棵桃树的高度都严格控制在1.8米以下。此外,每棵树的挂果数量也严格控制在20—50个之间,以确保果品的质量。
“晚香蜜桃以冬桃为母,血桃为父,采用独特的定向培植技术给予果品充分的生长周期,其成长期是普通桃子的3—4倍。”胡文杰说,晚香蜜桃的单体重量一般在300—600克之间,最大的可以达到800克,市场价一般在30—200元/公斤。经过近几年农博会的推广,每年500—800吨的产量仍然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一些产品远销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
构建立体生态链
除了严格的管理,文生果业还在500余亩果园里覆盖种植了紫花苜蓿,并围绕紫花苜蓿构建了“紫花苜蓿—蜜蜂—桃树”、“紫花苜蓿—瓜果—养殖”和“紫花苜蓿—虫—鸡”等3条生态链。
来源:昆明信息港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