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渠道品牌与产品品牌是中国茶叶营销的两大对象。从茶叶现状看,实现初步规模化的茶叶品牌,大部分是渠道品牌,如天福、吴裕泰、八马等,产品品牌很少,竹叶青是此类品牌的代表。
茶企纠结在单一品类/品种品牌零售店单店营业额低与不得不沦为渠道品牌的纠结之中。沦为渠道品牌,意味着丧失成为品类代表或领导品牌的机会,坚持单一品类或品种,零售店又很难提升营业额,单店的可持续发展或生存都会困难,何谈品牌建立?
苦熬还是沦落?现状的答案不言而喻。有没有第三条道路?让我们回归茶叶消费的特性及零售本质,探讨茶叶零售品牌模式的现状与创新(本文不包含网购渠道及品牌)。
茶叶是物品,只能按照各种sku(标准存货单位)的倍数进行售卖,主要有两大类形态:散茶以一两50g为最小售卖单位,或独立包装(普洱饼、砖)、小包装(4-8g/袋)组合。无论茶叶企业走产品品牌还是渠道品牌的道路,原叶茶只有这两种售卖形态。因此,要塑造茶叶品牌,必须从破解茶叶零售问题找到落脚点与突破口。
熟客型与新客型。
零售有零售的规则与规律。因循于传统的企业,往往缺乏从零售本质角度的市场洞察。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轨迹是:20年前(1991年前后),有大工业,没有大流通;15年前(1996—2001年),有大企业,没有大零售;10年前(2002-2007年),大零售主宰大企业;5年前(2007年起),网购挑战实体大零售。这是中国消费品零售的主流渠道及其演化趋势。
中国茶叶却是游离在这个主流渠道之外的消费类商品,也是茶叶“消费品化”程度低、毛茶散货交易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中国茶叶的零售并未破局——现代零售及其技术还没有“改造”传统的茶叶零售形态(业态+技术)。
茶叶渠道品牌(本文渠道品牌指连锁类零售品牌,下同)有以下六种形态:
1、品类渠道品牌:大益、七彩云南、八马、华祥苑等,普洱茶、武夷岩茶、金骏眉等的热炒,带动了单一品类连锁品牌的崛起;
2、品种渠道品牌:黄山毛峰集团、安溪铁观音集团(凤山)、祁门红茶集团等单一品种的渠道品牌;
3、产品渠道品牌:以竹叶青为典型代表,门店补充产品以茶器、食品(如月饼等)等为主,不销售非竹叶青的其他茶品种;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