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北多地“黏虫灾害”蔓延,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迎来大考。
目前,农业部门已经紧急部署病虫害防治。农业部表示,这次灾害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为近十年罕见,已派70个督导组到各地去督导病虫害防治情况,并强调尽快落实发放2亿元水稻病虫害防治资金。
虫灾或致玉米减产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日前发出警报,各地幼虫大多已进入暴食期,一旦查治不利将使秋粮作物遭受巨大损失。
目前,受灾地区正在进行病虫害防治,但受灾面积却仍在不断更新。据长春农业部门截至8月12日的统计,该市二代黏虫发生面积达到124.8万亩,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14万元用于防虫救灾。
河北省农田受灾面积为990万亩,目前农业厅已通过财政协调了2000万元资金,紧急采购8460台烟雾机,并使用了一架直升机及大型施药器械400多台,完成重发区防治600万亩。
眼下玉米正处于灌浆期,受虫灾影响,部分地区玉米或将减产甚至绝收,而这也会影响全国的玉米产量。农业部门尚未就虫灾影响作出相关报告,据河北省农业厅研究员张书敏透露,现在农业部门正忙着治虫灾,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评估。
吉林部分地区农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由于虫子产生抗药性,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农药。农安县华家镇农民贾连城说,今年镇里玉米普遍减产,保守估计会减产四成~五成。
进口玉米减压之路或不通
以往在国内玉米减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进口来缓解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今年这个途径或许不会太畅通,因为国际玉米主产区美国等地不久前刚曝出因干旱将大幅减产的消息。
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上周末发出预警,称最近3个月来全球玉米价格上涨23%,小麦价格上涨19%,如果处置失当,全球将再次引发新一轮粮食危机。
与大豆严重依赖进口不同,我国每年进口玉米的数量有限,现货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低,这也使国内玉米价格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不过今年稍有些例外,上半年我国进口玉米240.54万吨,同比增65倍,其中大多来自美国。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