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下乡的大棚红枣出棚啦!”
大棚红枣?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8月8日,记者来到库尔勒市英下乡最早种植大棚红枣的阿克东村村民唐小峰的大棚。
掀开大棚门上厚厚的棉帘,一股红枣的香甜味扑鼻而来,一行行修剪整齐的枣树上挂的满是红枣,枣树下不见一棵杂草。
“小峰,今年你这枣儿长得可真好,听说价格卖得不错呀。”远远看见正在枣树下忙活的唐小峰,乡干部和他打着招呼。
2010年,唐小峰和哥哥带着从农二师31团种植大棚红枣的成功经验,来到英下乡开始继续创业。为了保证枣的品质和产量,从育苗、定植、嫁接、管理、销售全程都是自己来操作。
“来,别客气,尝一尝我们大棚里的枣。”唐小峰顺手从树上摘下一把枣,热情地招呼着。
“嗯,甜—脆—香,真好吃呀!”记者忍不住夸赞。
村干部白列波说,在大棚内种植红枣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除了对品种选择和枣树的修剪水平有要求,还需要有丰富的种植经验。这样种出的红枣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好。
“今年是第一次大批量结果儿,这个1.5亩的棚预计产枣1500公斤左右,按目前100元/公斤的价格和今后市场的走势,保守地说可以卖上十一二万,除去农家肥、棚膜、水电费以及大棚租金这些支出外,纯利在八九万之间,可比大棚蔬菜强多了。”唐小峰给记者算起了种植账。
“100元/公斤!这么贵,有人要吗?”记者好奇地问。
“当然有,因为它比一般枣提前近40天上市,我们有多少要多少,前天刚运走了100多公斤哩,全部进星级酒店。”正在棚里看枣的乌鲁木齐批发商老李说。
“4年后,这些枣树就进入盛果期,到时产量可以比现在翻一番。”唐小峰介绍说。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鼓起钱袋子,英下乡积极组织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到农二师31团进行实地考察观摩。而唐小峰兄弟俩也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们传授全套技术,目前全乡已有四五十家红枣种植户,大棚红枣总面积近50亩。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