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声俊
近期,全球严重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价格暴涨,粮食库存下降,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值得关注。
近期全球自然灾害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灾害几乎遍及全球。近期多种灾害暴发,范围广,危害重。二是重灾区多是世界粮食主产区。近期,严重干旱、洪涝灾害多集中在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三是世界粮食出口国减产幅度大。在遭受灾害重创的国家中,不少是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四是粮价暴涨势头猛,幅度大。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期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五是粮价上涨将会加重进口国的财政压力。国家粮食市场粮价暴涨,对于过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将会带来财政压力。
客观地说,目前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不可能对我国的粮食市场造成很大冲击。这是因为我国具有宏观调控和保障市场供应的物质基础,可有效抵御可能出现的风险。当然,我国也必须应该及时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做好应对不测情况的发生,以从容应对,防患未然。
从长期看,我国农业粮食资源约束性越来越强,政策的最佳选择应该是:区别产品类型,采取不同措施。
继续坚持“三大谷物”基本自给的方针。对于稻谷、小麦、玉米这3种谷物,不可松动基本自给的方针。其中,对于玉米要给予更大重视。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控,使玉米加工业保持在合理的、适度规模的水平上。要像稻谷、小麦一样,坚定立足国内保持玉米供求极不平衡,严防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当然,适量进口一些谷物,与坚持三大谷物基本自给的方针也并不矛盾。
更多利用国际市场满足平衡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的需求。迄今,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对外依赖度已达到很高的程度,2010年,进口植物油就有1823万吨,进口依存度达64%。因此,在注重合理开发利用国内各种食用植物油资源的同时,更多利用国外资源,符合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保证油脂市场供求平衡的战略利益。
对粮食油料进口实行“多边战略”,不要过分偏重于少数国家。包括大豆、油菜籽、谷物等农产品及其制品,要选择适当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平衡的粮油国际贸易关系,避免过度依赖个别国家或地区。如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就可保障必要时拥有粮源。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