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湖水底下,包含了太多的未知,而讨论是解决矛盾的一个有效办法。我们的活动形式是沙龙,目标是编写渝商的“mba案例”。这里求同存异,这里有真知灼见。
抒己见出真知
吴小平第一个把葡萄的广告挂上了户外广告牌,也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葡萄产业还可以这样玩,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个领域,广告牌上开始有了各种品牌葡萄熟了的消息。而来自业内人士的统计数据显示,5年来重庆葡萄产量增长5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以上。对于本来并非优势产区的重庆来说,这10万亩的葡萄种植是否过剩?
种植面积快速膨胀
炒热重庆葡萄行业第一人吴小平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线,他也见证了这几年重庆葡萄产业的膨胀速度。吴小平现在除了每年七八月份的销售季节外,还在非葡萄销售季节销售葡萄种苗。他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在去年一年,他就销售了种苗10万多株,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能够种植500亩。吴小平对这种培养竞争对手的销售手段并不在意,他认为高端市场还有足够的容量可以探索,而真正的高端产品也在一定面积之内,如果大家都做好自己的产品质量,那么还谈不上过剩。
而葡萄种植体量更大的地方却没有这样乐观。璧山是重庆市的葡萄生产大县,也是重庆市葡萄种植基地。从1980年代开始,璧山即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但从三年前开始,受到市场刺激和引导政策的影响,璧山葡萄产业开始快速膨胀,能够种上葡萄的地方都被下种。截至今年,璧山的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万多亩,达到璧山整个县域面积的7%以上,未来还将发展到5万亩。
吴小平的成功显然也刺激到璧山的从业者,一些以前没有参与过葡萄种植的人也加入到这个行业,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种植了葡萄,比如璧山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冯世德和他的司机。而今年整个璧山县葡萄的产量达到了3.2万吨。产量增加了,但种植户的收入却反而下降了,今年的平均销售价格约为2-3元/斤,远远低于去年同期。
来源:重庆晨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