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山县借助“全国茶叶生产标兵县”、“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的建设,在产业提升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自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以来,建立了“科技支招、政府搭台、经济唱戏”工作机制,并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原料生产标准化、产品开发产业化、政府服务常态化等一系列措施,多点助力促茶叶产业提档升级。
引进推广新品种提高茶叶效益
1983年开始,陆屋农场就从福建省茶科所引进国家级良种福云6号、7号进行试种,成为广西最早引进推广名优茶品种的单位之一。到了2006年,灵山结合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开展,自此以后每年都在茶叶产业中派驻科技特派员。特派员通过驻点,在茶叶原料上下功夫,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调整品种结构,有效地从数量到质量提高了茶叶种植经济效益,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已引进了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乌牛早、铁观音、黄金桂、台湾金萱等一批茶叶新品种,面积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70%,茶产量占80%。一般盛产茶园每年每亩茶青可达1000多公斤,产值4500—5000多元。
原料生产标准化提高茶叶品质
灵山驻点特派员根据产业需求,通过项目示范、办班培训、实地指导、视频授课等形式,积极推广应用茶园改土技术、速生丰产栽植技术、生物肥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等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提高茶农科技种植水平。灵山还以丰塘镇陂塘村——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为示范,积极开展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流程。目前,全县5.57万亩茶园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95%以上。正久茶业有限公司、石瓯山茶场、桂灵茶业有限公司等10家茶叶企业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产品开发产业化提升茶叶档次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