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产小麦登场入库以来,市场价格不温不火,大多围绕在最低收购价附近徘徊。既没有过去新小麦上市跌宕起伏的局面,也没有去年各种主体积极收购的热闹场面。最低收购价启动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增加
今年新产小麦上市后,不少地方的市场价格一直低于最低收购价。在地方的一再呼吁下,国家有关方面陆续在部分省和有些省的部分地方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
据主产区统计,截至7月25日,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小麦4057.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832.4万吨,占69.8%。
国有企业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占收购总量的近70%,在近年来少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麦市场不旺,市场低迷的格局。轮入储备小麦有限难以托起市场
作为各级政府的战略储备粮食,储备小麦的轮换虽然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国家有关方面也要求轮入价格不低于最低收购价,但是,一方面由于最低收购价启动较晚,小麦上市较早的地方及时轮入,其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一般低于最低收购价;另一方面由于轮入数量有限,难以托起小麦市场。进口小麦陡然增加影响企业收购积极性
今年以来,国外粮食大量出口到我国。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达4085万吨,同比增长41.2%。其中,小麦进口219.35万吨,同比增长294.9%。
大量的进口小麦进入我国市场,不仅对新产小麦形成了现实的冲击,而且对国内小麦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在“麦强面弱”持续的状况下,收购企业小心谨慎,加工企业也不敢提价收购。因而,国内小麦不温不火。
夏粮产量虽然仅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0%,但是,小麦作为夏季粮食的主要品种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小麦市场价格是决定农民是否决定种植小麦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正确引导小麦市场价格走向,是政府和粮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
及早出台并大幅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最低收购价是小麦生产和市场价格的风向标。在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的时代,种植小麦的成本在不断上升。现在出现了小麦价格的上升幅度赶不上生产资料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幅度,农民种植收益相对下降的状况。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