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成都“菜篮子”的分量有多重?
2024-05-02 21:52    7803 

“天府之国”成都,农业大有“来头”: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滋润了富饶的川西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美食之都”成都,农业大有“看头”:“米袋子”“菜篮子”越盛越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改革先锋”成都,农业大有“说头”:耕地保护基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事物竞相涌现,都市现代农业的基础牢牢夯实。

大城市现代农业抓“米袋子”重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抓“菜篮子”提倡本地生产满足本地消费。本报“走转改”采访组走进成都郊区农村,感受其现代农业跳动的脉搏,解析“米袋子”“菜篮子”的分量。

“米袋子”“菜篮子”是成都现代农业的两大主角,虽面临土地级差地租走高的制约,但拥有依托都市经济圈的地理优势,一直以来保持基本稳定,成为大城市发展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到过成都市郊农村的人,对于这里正集中出现的一系列转折性、标志性的重大变化并不陌生:

从人口因素看,城镇化率达到67%,农业从业主体和农村居民主体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日益突出;从城乡关系看,城乡格局已经从“大城市带大农村”转变为“大城市带大郊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农民从业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一方面耕地刚性减少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人们对农产品期待愈来愈高,既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然而,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如何解决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成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关系1400多万人的民生大计。

“重农兴蜀”,历来被奉为治蜀经典。对于志在“领先发展、共建共享,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成都而言,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两项重大工程之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这一宏伟实践必须倚仗的“优势牌”。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今年在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指出,要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加快形成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三产联动为特征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稳定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中有增,决不能把农产品保供责任一味交给主产区、甩向大市场。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