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粮和益海嘉里等企业宣布上调旗下食用油产品价格,全国食用油市场又掀起一波以花生油为主的涨价潮。有媒体报道两大食用油巨头再次被发改委“约谈”。有专家认为,原料上涨并非食用油涨价的主要原因,而是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了定价的话语权。下游行业对此反应不一,部分餐饮企业表示暂时不会追涨。
食用油企业近年三次被“约谈”
本月,国内食用油市场再次掀起提价潮。《南方日报》27日报道称,先是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花生油月初宣布调价8%,随后中粮福临门花生油经销商价格调整于7月中旬开始,鲁花花生油在北京地区部分渠道的最高涨幅达15%,日前又有消息披露金龙鱼调和油将自7月底调价,幅度在5%左右。据悉,广东部分超市已收到涨价通知,花生油全线涨价,涨幅最大达到11%。
据《广州日报》27日报道,国家发改委24日“约谈”中粮和益海嘉里,希望企业保持食用油价格的稳定。报道指出,此番传来“约谈”的背景是,继4月后各大品牌花生油在7月起再度涨价,平均涨幅约10%。
事实上,这已是食用油企业近年来第三次被“约谈”。据《羊城晚报》27日报道,早在2010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就曾约谈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四家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要求4个月内各指定企业小包装食用油出厂价格、重点市场批发价格和直供超市零售价格均不得上调。在为期4个月的限价“解禁”之后,金龙鱼、福临门食用油品牌宣布对部分产品提价8%,但国家发改委再度约谈了这些企业,提价最终未被实施。
调价因成本上升?
对于本轮提价,中粮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价格上调主要是基于成本压力。益海嘉里方面也表示,自去年年底以来,食用油原料市场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使企业承担了巨大损失。本次食用油提价约5%,只是略微减轻企业的亏损。
《南方日报》引述某大型油脂企业内部人士分析称,一般而言,食用油生产企业要维持最基本的正常运营必须有10%以上的利润,在本轮调价前夕企业的经营利润率已经踩到“警戒线”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