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我国,2011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大关。现在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规划落后,带来一系列问题。无序建设 浪费严重
广袤的农村,住居着数以亿计的人口。逐渐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民,将改善住房条件作为首选目标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大多数地方的农民建房是在无序中进行的。
单门独院,住住分散。为了追求舒适、宁静的住住环境,现在不少农民建房选择单门独院。这种建筑方式带来的结果,是住住的分散。
独家独栋,互不相连。与几千年的建筑风格不同,现在农民建房也讲究楼房式的建筑特色。有两层的,三层的,甚至还有五六层楼。不仅如此,这些农民建房时大都是独家独栋,与他人互不相连。
互相攀比,浪费严重。在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现在住住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有一定文化程度、一定技能水平的青壮年,在外出打工之后,基本上就留在了城市。农村现有的住房稍加改造,就可以住住。但是,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农村住房的攀比之风日益浓厚。不仅楼房越建越高,而且装饰也越来越豪华,开支越来越大。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行为。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将分散住住的农民聚集在一起,组成新型的社区。分散建房、独家独栋建房、奢华建房将来都将被拆除。从表面看,这些问题是农民的问题。但从实质上看,是政府规划落后于农村社会发展的问题。没有完整的规划,农民建房只能在无序中进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扩大建设 占用耕地
在划定的宅基地上建房,是国家赋予农民建房的基本权利。可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农民建房有扩大的趋势。
宅基地变相扩大。有些农民虽然在宅基地上建房,但是,大多有扩大宅基地范围的问题。一方面是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配套设施需要扩大宅基地面积;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形之中助长了不良之风气。
两处建房。随着农村人口流动范围的扩大,有些农民在一处有住房,但到了另一处又建住房;有些农民在别的农民离开农村后,买下其住房,也成为拥有两处住房。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