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沧州金丝小枣,人们会联想到几百年前的纪晓岚。一天的午后,他半躺在阅微草堂院里的藤椅上,眯了一会儿眼,似乎想起了什么,伸手从旁边的笸箩里拿了一颗红枣。嘎嘣、嘎嘣……时缓时急的清脆声延续了几百年。
几百年后的2012年,还是一天的午后,沧县崔尔庄的一个小男孩在哭闹中,得到了妈妈塞来的一颗红枣。嘎嘣、嘎嘣……脆甜的红枣让他破涕为笑。
纪晓岚不会知道,小男孩也不知道,依托资源优势,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质量提升之路,沧州枣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
走标准化种植之路
6月初,踩着绵绵的地垄、嗅着枣花的清香,笔者来到沧县崔尔庄东村的枣园里。林老汉正在给枣树喷药。“枣树开花时,容易滋生一种小虫子,必须打药。”林老汉说,枣园里都是最近几年栽种的新品种,有金丝丰、金丝蜜、无核红等。“新品种都是县里给提供的,不仅产量高、口味好,还能卖好价钱。”
林老汉的高兴源自标准化种植。
2003年8月,沧县金丝小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i类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三年的标准化管理,示范面积已达45万亩。2006年7月,沧县金丝小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当年全国最高分99.7分通过验收。
沧县质监局副局长王文玲介绍,由于示范区内优质枣果按标准化生产,果肉厚、口感细腻、安全无公害,所以要比普通枣价格高30%至50%,三年示范区建设期间累计增收6.3亿元,惠及5.3万农户,人均增收可达2000元。采用标准化种植的金丝小枣,产品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价格有保证,产品销路顺畅,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为改变枣农传统的种植管理模式,沧县质监局组织农业专家、科研机构制定了《无公害食品沧州金丝小枣》和《无公害食品沧州金丝小枣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利用报刊和电视广播对枣农进行宣传,在示范区举办培训班,组织枣农到“无公害金丝小枣示范点”实地参观,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示范区枣农看到了标准化管理的好处,不仅改变了传统种植管理观念,而且促进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