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夏粮收购两头遇冷,需呵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需呵护
2024-05-02 18:01    6071 

农民惜售,收购商谨慎,今年夏粮收购遭遇"两头冷"困境。7月9日17点,经济之声评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需要精心呵护。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我国北方的夏粮主产区,收获的季节已经过去。眼下正应该是售粮车队排成长龙,收购人员过磅、付款、归仓的时候。然而,这些往年常见的景象,如今在一些夏粮产区却难以见到。

根据媒体最新报道,在产粮大省山东省的德州市齐河县,惜售现象普遍。农民老孙说,相比往年,今年化肥、农药等成本都在上升,综合算起来,这茬小麦成本平均每亩增加投入200元左右。因此,不少农户对新麦的收购价预期在每斤1块06分以上。然而现在没有收购商能给他们这个价。

在另一个产粮大省河南,农民惜售的场面也很普遍。在河南民权县北关镇村民王建民的家里,1.2万斤小麦已经"窝在"仓库里快一个月。不是他不想卖,关键是价格。他已把最初的期望值从每斤1块06分下调到1块03分,但依然卖不掉。在这个县,今年农民卖粮的意愿普遍不强,70%的农民把粮食放在家里,希望未来的价格还可以再涨几分。

价格太低,农民不愿意卖。而收购商收购夏粮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市场供应充足,收购商对后市判断不明,观望氛围浓厚。在这个传统的夏粮购销旺季,小麦市场呈现出一种既不好收又不好卖的冷清局面。

农业是立国之本,粮食是生命线。目前这种农民惜售,收购商谨慎的局面应该引起我们警惕。保证粮食安全,我们不能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央广财经评论》,请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评论本话题:

胡定寰:农民心里的粮价和市场上的收购价不一致,心理价位高,收购价低,因此出现了大面积的惜售现象。种粮成本升高,然而粮食的价格太低,农民有一种观望心态,所以农民在这个阶段想粮价能高一点才卖,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粮食是我们的根本,所以农民在种粮的积极性方面,国家应该稍微步子大一点,收购的粮价再略微宽一点,让真正种粮食的农民得到好处。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