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笔者在博兴县店子镇的一处占地300亩的蔬菜标准园里看到,每个大棚都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滴灌管网深入到基地的每一株作物,全省首套“农用通智能环境监测系统”通过采集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及时上传到综合平台,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及时提出管理建议。靠电脑数据监测、靠滴灌微灌浇水施肥,已完全打破了农民过去靠经验、感觉种菜的方式。
在该镇辛朱村朱建明的大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长势喜人,他种棚已经七八年了,今年他种了一个西红柿棚,两个彩椒棚,到目前已经卖了23万元。朱建明很有感触地介绍说:“咱种大棚,关键是靠科技,通过从书本上、网络上学习,技术员指导,技术上过硬,产量上去,效益就越好。”
店子镇种植西红柿历史已有16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改良,目前全镇已有1.2万个西红柿种植标准大棚,产量达6万余吨,年交易额1.6亿元。
店子镇党委书记王辉说,近年,镇上投资480多万元建起梨园、大王两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成立了思远、迎康等7家专业合作社,并引导发展了40多名蔬菜运销客商,专门负责蔬菜的销售工作。店子镇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农超对接”和“公司+基地”的模式,将西红柿送进了超市和农产品加工厂,让西红柿卖得更远更好。
来源:滨州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