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牧草、制作饲料、养殖肥牛、肉牛屠宰深加工……对于重庆市丰都县从事肉牛相关产业的7万农户来说,这条肉牛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是他们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寻找支柱产业
肉牛是丰都县的核心支柱产业。2011年末,丰都县的肉牛存栏量达24.3万头,出栏量达12.5万头。该县18.6万农户中,从事肉牛相关产业的近5万户,2012年底,这一数据将上升到7万户。丰都县也因此成为西南肉牛产业第一县和全国肉牛产业大县。而在4年前,丰都的肉牛产业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那时,丰都县面临的困难很大,其中,产业空虚尤为突出,特别是三峡移民迁建结束后,如何安稳移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面临的最大难题。
“丰都县位于长江边,水源不愁,而且牧草、秸秆资源丰富,散户养牛较为普遍,比较适合发展肉牛产业。”2008年底,丰都县制定了“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肉牛之乡”的目标。
引进龙头企业肉牛产业从无到有
作为丰都县肉牛产业龙头大户——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几乎完整地见证了丰都肉牛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2009年2月,北京中恒兴业科技集团及旗下公司出资1.8亿元,在丰都县成立了一家集肉牛繁殖、育肥、牧草种植、饲料生产、肉牛综合交易、屠宰、精深加工及营销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准备打造“中国南方肉牛之乡”,年出栏优质高档肉牛9万头。
恒都公司副总经理朱刚泉告诉笔者:“产业公司落户后,直接带动了700多库区移民和周边农户就业。”农民在种牧草、饲料生产、育肥牛等各个环节都能找到事做。如农民种牧草,可将土地“租”给产业公司,既能收租金,还能返回土地“打工”;家庭剩余劳动力还能到就近的饲料工厂上班;公司喂不了的肉牛,农户还能认领回家养,再通过订单方式卖给公司,价格由合作社统一出面谈,公司届时负责“交割”。有这条完整的肉牛增收产业链,丰都县回乡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
2010年,丰都农民秦宗泉听说家乡在发展种养业,便结束了打工生涯,回乡与恒都农业公司签订协议,一口气接下了100亩牧草的种植“订单”。当年,秦宗泉的纯收入就达11.5万元。
“春赊秋还”助推肉牛产业扎根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