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满朝旭河北台记者王晨希秦皇岛台记者高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规模最大的海洋生物资源养护行动昨天在渤海举行,环渤海地区的河北、辽宁、山东、天津四地同步向渤海投放1.4亿尾各类海洋生物苗种。
渤海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出产地。近年来,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海洋环境的变化,人们都感觉到这里的鱼少了。因此从2006年开始,在休渔期投放鱼苗就成为人们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
从6月1日开始,黄渤海就进入了伏季休渔期,直到9月1日渔民才能开始出海捕鱼。而每到这个时候,往海洋投放生物苗种则是一项必须要做的事。家住秦皇岛的渔民刘汉良今年46岁,有着近30年出海打渔的经验,据他介绍,苗种的放流让附近的渔民有所收益。
刘汉良:以前咱这儿近海梭子蟹已经捕不到了,而现在明显量增加了,拿大一点的网能抓到不少。还有对虾,每年到秋季的时候,大对虾基本上能达到7、8个一斤,11、12个一斤的我们也能打到一定的数量。现在出海捕鱼的收入比以前几乎翻了一番,去年捕鱼产值也就是5、6万块钱吧。
不过,刘汉良也感叹,现在捕鱼的种类和数量和他年轻时比还差了不少,他觉得水质的变化有不小的影响。
刘汉良:我捕鱼也有30来年了,很早以前捕鱼数量相当多,如果那个时候鱼的产量拿到现在来卖,这一年得达到20、30万的产值。鱼产卵来才到近海来,它不到深海产,而水质一污染,卵的成活率太低,造成生长数量少,能够捕捞的也特别少。
渤海是中国的重要内海,是多种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近年来,受海洋污染、工程建设和过度捕捞等影响,渤海生物资源持续衰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微博)良向记者介绍了渤海的情况。
张显良:渤海湾总体的水质是不容乐观,主要是比如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对我们渤海湾影响比较大,总体海洋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现在必须依靠各方面力量来加强对渤海湾的生态环境的修复,不修复或者是说进一步加剧破坏的话,我觉得无法对后人有交待。
来源:中国广播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