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门”真相
在盐业垄断下,以低价私盐、工业盐制造酱油,成为企业对抗食盐成本的“无奈之举”
从高明市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威极公司)正门,向南再向东,至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海天公司)西墙,步行仅25分钟。
5月23日,广东省“三打两建”办公室第二督查组公布,“佛山某大型调味品企业用工业盐水勾兑酱油。”消息甫出,公众普遍怀疑,该企业系当地龙头企业海天公司。
迫于压力,一天之后,佛山市高明区政府公布被查企业为佛山市威极公司,并非海天公司。
威极公司负责人陈裕华5月24日表示,“只是用私盐勾兑”酱油;28日,承认使用工业盐水。当日,威极公司人员尽散,紧锁厂门。海天公司也于同一日紧急辟谣,发布公告表示,海天酱油使用可信赖的食用精盐,符合国家标准。
据《财经》记者调查,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证明威极公司与海天酱油有关联。
但此事持续发酵,引发公众对酱油安全的关注。实际上,以工业盐水勾兑酱油在调味品行业并不鲜见。相关专家表示,符合标准的工业盐与食盐并无本质差别,区别仅在于精细度与是否加碘。在盐业垄断下,企业转向私盐和工业盐,亦为对抗食盐高成本的无奈之举。
工业盐,还是私盐?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是制造业密集之地,仅生产酱油的调味品企业就集结了海天、李锦记等知名企业。在高明区杨和镇人和工业园区内的林立厂房中,威极公司是最小的那只麻雀。
按广东省“三打”办通报,涉案的3吨非食用盐是从南海区小塘购入。
威极公司负责人陈裕华亦对媒体称,在小塘,看到有人用小货车拉着这些盐到其厂门口兜售,“说是可以送货上门,看到有利可图,就买了一批。”这等于承认,其用盐并非来自盐业公司专营的“官盐”,而系个体制售的“私盐”。但在官方通报中,称其使用的名称是工业盐。
陈裕华还称,起初他也担心用这样的盐生产出的酱油无法保证安全。于是,在首次试验勾兑酱油后,他便将样品送去佛山市质监局进行检验。没想到检测的结果竟然是“合格”,这让他以为“这样制造酱油没问题”。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