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农业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安徽省寿县举行2012年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全国小麦主产区夏收工作全面展开。
江淮大地,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派丰收景象。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未来一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全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9年增产。据介绍,今年全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抢收抢种作业,机械力量超过去年,预计全国冬小麦机收水平将超过90%。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夏粮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秋冬种前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今年以来两次下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今年夏粮在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等不利条件下再获丰收来之不易。
据了解,今年夏粮生产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98万亩。二是单产预计再创新高。根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减,千粒重略有增加,预计亩产将提高10公斤左右。三是主产区有望全面增产。今年冬小麦播种基础好,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小麦长势均衡,特别是旱地麦长势喜人、增产明显。全国11个小麦主产区都反映夏粮呈增产态势。
时评
感恩盘中餐穗黄总关情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31日,中原大地万机齐鸣,龙年夏收全面拉开帷幕。从乡村到城市,古老又常新的三夏“开镰”,打开了人们对播种与收获的思绪,在满目丰收的信息中,思考生活的真谛。
工业化中期的中国,夏粮收割已基本告别“挥汗复挥镰”的时代。然而,我们仍愿用“开镰”这个简朴而热烈的词语,欢呼一年中这第一个丰收季。从古到今,夏粮在全年粮食收成中的分量,使夏收一直是我国农耕文明最重要的关口。一年来的耕作辛苦,在丰收的喜悦中变换成万千笑容。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