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田间菌工厂高品质打造金字招牌
2024-05-02 15:08    6859 

“我这里种杏鲍菇最大的特点,就是机械化、高产高质。”灵寿县朱乐村冀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俊九告诉记者,从装好栽培包到成熟卖出,只需要55天,因为“工业”化规模种植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所以,每天都是采收季。除此之外,他还在村里建了另外两个食用菌生产基地,涉及杏鲍菇、金针菇、茶树菇等多个种类,可以全年不间断产出,每日产量4吨多。

365天不停产的“菌工厂”

一走进冀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排排厂房便跃入眼帘。进入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外墙上依次挂着几个显示着温度、湿度的控制箱。李俊九打开其中一间车间一扇10多厘米厚的大门,冷空气扑面而来,室内的排风扇也瞬时自动开启。一排排4米多高的钢铁架子上,整齐地摆满了杏鲍菇栽培包,每个菇包上都伸出了两个二三十厘米长白嫩肥厚的“蘑菇手”。远而望之,铁架子又仿佛变成了一道道蘑菇墙。

而在硕大的厂房内,记者却看不到一个工人的身影。李俊九指着外墙挂着的控制箱告诉记者,每个出菇室都由一个单独的控制箱进行自动化控制。箱上标有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两列数据,两列数据中一列是固定不变的,另一列则在不断变化中。

“这个不变的数字,是我们设定的促进杏鲍菇生长的最佳数据,变化着的则是现在出菇室内实时的数据。”李俊九说,一旦室内某个因素偏离了设定的数据,控制箱就会自动进行调节。

如今,灵寿县已是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和集散地之一,而其种植食用菌的传统,还要追溯到1983年。那一年,在广州打工的李俊九用一支试管,带回了偶然间从当地一位朋友处得到的金针菇菌种。

“那时候,金针菇种植面积特别小,销路极好。”李俊九说,当年在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一箱20斤装的金针菇最贵能卖到1700元,后来,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一般也都在二三百元。

最初种植蘑菇都是“靠天吃饭”,没有品牌意识,农户们往往各自为战,互相杀价,一些菇农甚至为了眼前利益掺杂使假,影响了全县食用菌产品的信誉度。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