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将面临国企的抵制
* 但民间投资仍被视作未来经济成长所需
* 鉴於以往经历,最新努力能否成功仍存疑
* 成功将赖于政府强有力政策支撑
路透北京5月25日电---在经过十年磕磕绊绊的私有化进程後,中国放开国企控制行业的新举动看来颇具魄力,但政府让全社会分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带来好处的努力,却受到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
中国领导层、政府智囊、世界银行以及民间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加入wto的首个10年後,中国若要进一步通过改革推动发展,就必须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与改善资本配置.
中国本周公布了允许民间投资高速公路、医疗和铁路的细则,但问题在於,这能否真正帮助稀释国有资本在一系列行业中的参与度,这些行业的国企高管享有部长级待遇且企业可优先获取资本和合同.
"问题不是写一份文件那麽简单,"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的中国经济分析师姚炜指出,"竞争环境是公平的吗?你让民企投资,可当他们去银行的时候,能获得与国企一样的贷款条件吗?他们拿得到国企那样的补贴吗?"
中国鼓励民营资本的基本政策发布於2010年,即所称的"新36条".历史惯性以及缺乏具体细则,令这次改革再次陷入停顿,一如2005年首推"36条"以来的失败模式.
来自政府支持的大国企的阻力不可小觑.大型国有银行主导银行业,凭借存贷利差获利丰厚,而国有企业不需要竞争就能获得最好的合同.
中国工商银行第一季获利高於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的获利总和,中国大银行的获利规模可见一斑.
**抵制是自然反应**
"保护自身市场不受竞争,这样的想法是完全自然的,"渣打银行驻香港的首席中国分析师stephen green称.
"中国政府作出的表态非常好,但要产生真正效果,还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世界银行周三将中国今年经济成长率预估值由8.4%调降至8.2%,并敦促中国采用较宽松的财政政策提振消费,而非通过国家投资带动经济活动.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