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四川:养“洋牛”农民年创收3亿元
2024-05-02 14:14    6851 

5月14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石坝彝族乡安乐村5组的张定秀牵着牛到山间吃草。看着自己养的“西门达尔”杂交后代肉牛一天天长大,她的心里充满着期待。然而,谁又会想到,作为新鲜事物——“西门达尔”杂交后代“洋牛”的落户,过程却极为艰辛。如今,它们却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年出栏“西门达尔”等杂交肉牛4万余头,产值突破3亿元。

农民养“洋牛”政府发红包

“那个时候,大家的观念都较守旧,谁也不想去尝试。现在,没养‘洋牛’,那才被人瞧不起。”5月14日,说起“西门达尔”杂交后代的落户,石坝彝族乡安乐村村支书桑良云这样告诉记者。

叙永县地处川滇黔边陲,而石坝、分水、麻城等17个南面乡镇,天然绿色草料、玉米、秸秆等牛的喂料十分丰富。但是一直以来,当地农民传统养殖的是个头体型较小,仅仅用作耕地的山地黄牛。

如何充分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牛经济,改变农民的贫穷现状?1979年,该县畜牧局通过考察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引进瑞士优质肉牛——西门达尔的“冻精”准备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饲养。该杂交牛不仅体型大,而且还集乳、肉等集为一体,是极为优良的牛品种。

“要养你们自己养,我们可不干!”然而,当畜牧部门和政府人员深入农户宣传动员这一新鲜事物时,农民却坚决反对。他们一致认为,该牛头上的白花就像戴孝一样,花纹不吉利,并将其称为“孝子牛”。

当年,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该县除了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的同时,还对养牛户奖励粮食和公分,并对配种成功的发红包。据该县畜牧局畜牧生产站工作人员税昌直回忆,当时,凡是愿意配种养殖该牛的养殖户,每户可以得到50斤玉米或者同等的公分补助。为了积极做好国家推广的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和省上推广的肉牛短期育肥综合技术推广项目,1992年,该县还对配种成功的养殖户奖励百元红包。

户户比拼贫困村变富裕村

在补助和奖励政策的助推下,该县南面17个乡镇部分农民带着试一试的心理先后走上了配种“西门达尔”的养殖之路。

来源:中国肉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