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安徽:养鱼、种葡萄 他想点子带头致富
2024-05-02 14:00    4363 

“这片望不到边的葡萄地里,葡萄树已经结出串串小果子,再过几天葡萄就要开花了,到时候将是另一番景象。”阳光下,邢福生凝望着自己的葡萄地,开心地说。邢福生过去虽是个农民,却是一个带领一方养鱼、种葡萄的“头儿”。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邢福生今年51岁,1981年高中毕业后就回到郊区桥南办事处长江村种地,没几年就当上了村干部。村里有个1200亩的集体鱼塘,其他地方鱼塘亩产量1000多斤,而村里的鱼塘亩产量还不到150斤,村里自然没人愿意养鱼。“我就纳闷了,其他地方的鱼塘产量怎么那么高?”邢福生说,凭着一股爱钻研的劲,他将30亩的荒滩改造成了鱼塘,自己来试验。找专家,买书看,到处找人请教,第二年,鱼塘亩产量达到1200斤,挣了3万多元,这消息在村里一下炸开了锅,“你是怎么养的?跟我们说说。”村民们纷纷向他取经,争着承包村里的鱼塘,就这样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了20万元。

第一个“吃螃蟹”有风险,可是邢福生敢,试验养鱼全是自己出钱,也可能会失败,“被选为村干部就要给村民带头,做点实事。”1995年,在专家的帮助下,他又在自己的鱼塘里试验养殖罗氏召虾,每亩产量达220斤,按当时价格算,每亩近1万元的收入,第二年,他的养殖经验便向全市推广,到1998年推广面积达到1000亩。

几年来,他带领全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和水产养殖,利用靠长江边的优质水资源,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在田间地头砌抗旱排洪沟渠,架设电路,安排水泵,在各个小自然村,修建石子道路,方便村民出行和蔬菜运输。

带动邻里种葡萄

2005年由于征地建设等原因,当地原有的水系被破坏,村民住的地方离田都有5公里远,不少村民不想再种地。邢福生指着自己50亩的葡萄地告诉记者:“最后没办法,我就将36户的50亩地给租了下来,谁让我是村干部呢?”可是面对全是杂树的这片地,邢福生也犯了愁,“这可咋办?种什么呢?”偶然听说芜湖有个种植葡萄的大户,邢福生立即赶去请教,“回来后就定下来种葡萄。”邢福生说,要种优质葡萄,对于他这个门外汉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买书,请教专家,到全国各地学习新技术。第二年,葡萄丰收,邢福生又一次尝试成功。

来源:铜陵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