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天,雷波县满山遍野都是香甜可口的树莓,红的似火,粉的如霞,黑的成铁,黄的犹金,白的像雪……勾引人们的食欲。
“这个移民真不简单!来我们这里9年,更是将我们带上了致富路。”尝到甜头的马湖乡村民感慨地说。
早在2008年,雷波县马湖乡树莓协会生产的商品莓就空运远销欧美、东亚,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2011年雷波县树莓协会生产的80吨树莓,通过四川省品高农产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后,空运到欧盟、美洲、东亚等地区销售,市场前景喜人,会员农户实现收入36.8万元。今年,雷波树莓果满枝头,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估计产商品莓超过100吨,农户收入超过50万元。
引种树莓第一人
雷波“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特别适合各类树莓生长,果实个大、色鲜,味道别具特色。
2003年12月,有8亩优质脐橙园,过上富裕日子的杨甲明一家9口,从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库区南田乡金堰村移民到马湖乡,看见当地村民种玉米、洋芋等,亩收入不到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面对常年潮湿的气候,面对全乡仅以粮食生产为主的贫困现实,即使生活在风景如画的马湖畔,杨甲明却高兴不起来。心里焦急的他,一直寻找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看见满山遍野疯长的野生树莓,杨甲明引种优质树莓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强烈。让儿子在网上搜索后,他更坚定了试种树莓的决心。
说干就干!2006年1月,他带领一家4口劳动力,在时任雷波县农业局副局长的农艺师刘永秋帮助下投入移民补偿款15万元,用最好的田土引种红、黑、蓝、绿树莓,成功。
“杨甲明不务正业,种抛儿(当地村民对树莓的称谓),把大把移民款打水漂。”不少村民议论,看他像研究怪物。
杨甲明顾不了村民咋看自己。他明白:种出来了不算有本事,卖成钱了才是关键,一旦打开局面,村民自然会种植。他去成都、重庆、昆明等地找市场,多次被企业保安把他当小偷往外哄。苦闷的他,得到了雷波县民政局的帮助,指导走“协会+公司+农户+基地”模式。2007年10月批准成立雷波县马湖乡树莓协会,杨甲明当选为会长。
来源:四川在线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