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住建部说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专家认为各地水质检测数据“可信度不高”。饮水质量和百姓感受存在怎样的差距?水质监测数据有没有蒙蔽大家的眼睛?
中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水是生命之源”,这虽然是一句广告词,说的却是大实话。这几天,一条“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只有50%”的消息,引爆了饮水安全话题。
最新消息是,面对公众的担心与议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给出了一个数据:按照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
然而这种说法却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质疑,有专家说目前我国的供水水质测定都是以水厂的出水水质为主,入户水龙头的水质状况却无从知晓。另外,各地的核心水质检测中心,绝大多数在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上隶属于当地自来水公司,水质检测数据的可信度并不高。
不仅是专家的解释跟住建部不一样,其实很多人的感觉也跟83%这个达标率有差距。有人就说,经常在清晨打开水龙头时发现水质发黄,烧开水的水壶长时间不清洗,就有一层厚厚的水垢,还有人说干脆喝桶装的纯净水,比自来水的口感要好。总而言之,咱们的饮水质量到底如何确实说不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做客节目,就我们现在的饮水质量发表他的看法和观点。
之前关于“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只有50%”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现在住建部的相关负责人出来解释说,我国这几年的水质不断提高,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是83%,而且目前我国水质指标的检测标准高达106项。但是住建部的说法遭到了有些专家的质疑,而且跟百姓的感受也不完全一样。傅涛表示,我国的水质标准跟发达国家是接轨的,但实际上自来水达标率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傅涛:我们2006年发布的水质标准新标准实际上要在今年的7月1号强制执行,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跟发达国家是接轨的,但是发达国家的来自水是可以直饮的,但中国几乎没有哪个城市敢让老百姓直饮水,这个现象客观也上说明我们的达标率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来源:中国广播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